客服热线
400-655-2828
2016 年中国国际公共安全博览会(简称“安博会”)期间,三家安防企业领袖人物同场对话,共同探讨IT to DT 时代如何去拓展安防的路,并展望市场未来趋势。
本次中国安防十大品牌论坛暨中国百大智能集成商论坛是安博会的开展前奏,论坛由a&s《安全自动化》杂志主办。本文节选了三家安防厂商海康威视副总裁金铎、bob体育副总裁兼产品线总裁闫夏卿、视频监控产品管理部部长张忠的精彩发言。
海康金铎: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国传统的安防企业在数据DT 化的布局速度相对来讲是偏慢的,整个安防在这方面的投入是不够的,更多的是互联网企业在这方面有进行很大的投入。所以未来的生态或者未来的合作,我认为整个安防企业包括海康都将在DT 上有更大的投入,更好的向互联网企业学习,一起更好的构建DT 生态圈。
bob闫夏卿:先从传统企业的角度来看,安防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独立的行业,安防IT 化进程之后,传统企业的变化很大,从技术方面体现了很多。之前十年的时间,在标准的互联网得到验证和应用的技术在逐渐的向安防行业在搬移,比如说刚才我们谈到的大数据的技术,因为大数据的技术在进入安防行业之前在我们最熟悉的行业如淘宝网已经应用很久了,但这里有技术和产业的两个制约在里面。从技术的角度而言,安防本身是目标性非常明确的,同时也是业务属性非常明确的领域,所以早期从外部转移进来的技术是比较少的,但这个现象正在改变。从产业的角度而言,大数据很大程度来说是为了激活数据中的价值,但这个价值的业务目标是单一的,那就会使得这种数据价值的激活变得不那么开放,机会也不是多,所以这都是一些相应的制约,所以我认为对于传统的安防企业来讲,会面临挑战。
从原来不在安防行业耕耘的企业来看,也有非常大的鸿沟,在于数据转化成标准的数据仓库的格式之后该怎么去应用、组织、管理,而恰恰是因为安防所在的行业中有大量的数据,但目前还不足以将这些数据进行完善的结构化,进行管理。即便是阿里巴巴、是google,来看安防里面的数据,也是很浑浊的。
所以,两个方向看对岸,都有很多未知的东西,也都有很多机会和机遇,这种交叉和碰撞,在未来三到五年的时间里将会很多有意思的结果。所以我认为,无论是在哪个阵营,在哪个端点,都不要妄自菲薄,同时也不要妄自尊大。
海康威视金铎:在走向DT 的过程中,海康有两个定位,即采集和交换,采集指的是以视频为核心的数据采集,建立一个以视频采集为中心的大网。交换指的是在采集的数据上做一些交换,进行一些基本的存储、计算、处理。
bob闫夏卿:在一个完整的数据链条中,两个端点是比较难做的,并且安防领域是所有的垂直行业中原始数据向结构化数据转换最难的领域,这个问题会一直作为所有安防企业的攻克点,而这个点对于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是殊途同归,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数据的逻辑都存在,且是通用的,但在面对一个具体的方向的时候,怎样的框架、数学逻辑和算法逻辑能将其呈现出来? 则是需要探讨的。比如监控从事后到事中到事前,每一步对数据的挖掘和组织都有很多很多非常大的挑战。所以作为厂商而言,尤其是安防厂商,将数据链的两端抓好就可以了。
bob闫夏卿:我认为人工智能在安防正刚刚开始,很巧的是,海康威视今天下午在同一家酒店举办了相关主题的发布会,而bob也在昨天做了一个内容相近的发布。我觉得这是一个标志,业内主流的厂商开始朝这方面转向和发力,这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我们之前反复讲大数据的应用,这个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数据从哪里来的问题,在整个安防和视频监控领域,包括刚才张总提到的如何进行数据机构化的问题,这些概念被业界反复提到,之所以反复提及是因为全行业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人工智能在视频监控应用领域有着清晰的目标,它需要解决源数据向结构化数据转换的问题,这个问题是过去这么多年一直困扰着所有监控从业者的一个大命题,今天我们要通过人工智能把这个结打开,其实这个技术逻辑一直都有,就是需要把人工识图换成机器识图,但是为什么一直都做不到,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成本居高不下,另一个是技术本身形成的天然瓶颈。这其实是一个技术积累的过程,现在行业集体向这方面转移也是行业的共识,而且我相信经过3-5 年之后,从硬件、软件基础支撑领域到产品化的实现甚至到解决方案和服务的集成将会全面打通,如果10 年之后我们再回头看,今年将是人工智能在安防领域应用的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海康金铎:我们把今年定义为人工智能的元年,人工智能的发展今年已经到了开始应用的一年。因为是元年,所以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我们现在往这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但在这过程中也存在犹豫,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针对数据结构化的实现我们将坚定的走下去。
bob闫夏卿:我们前面所有讲到的技术与模式,其实都可以落到智慧城市中,如果从安防厂商的角度而言,需主要解决好以下命题,第一个是数据组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攻克各种数据壁垒,也有更多的路径需要去探索,需要企业长时间的努力;第二个是数据转化业务,业务有很多种,既有平安城市( 公共安全的业务),也有智能交通( 市民出行的业务),还有许多与人在城市中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业务。但在过去,这些业务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一个广义或跨行业的‘智慧’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之前从来没有想过。但随着独立领域数据的积累、大数据基础逻辑越来越完善,行业发展一定会走到那一步。所以现在以技术与商业价值的角度去看智慧城市或者电子政务的建设,数据需要具备转化成为业务仍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为形成数据相互融通的桥梁,其二为数据商业价值的渲染。现在第二个因素往往会让人觉得有种‘无力感’,这种感觉也会让人在未来问一个问题——数据作为一种资源,在立法、执行、社会延伸的层面上,是否也会拥有所有权、经营权、控制权等问题,这个可能是我们未来要去探讨的话题。如果以这个话题去联想的话,其实有很多想象的空间。所以我有个观点,那就是未来大家更可能转向数据运营发展方向,但前提是数据要可运营才行。
海康威视金铎:智慧城市是非常大的话题,在我看来,智慧城市有四层,最下面一层是感知层,海康能做的是以视频为核心的传感; 第二是传输层,第三是数据的整合层,第四是应用层。在这四层中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安防行业去耕耘。海康首先要聚焦的还是第一层,以视频为核心的多维感知的基础业务,当然我们也会做基础的数据交换与行业应用。